2025年10月,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布86項物聯網國家標準,涵蓋基礎架構、邊緣計算、安全可信、行業應用等核心領域。這一舉措標志著我國物聯網產業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引領,為全球物聯網技術發展注入“中國標準”動能。
一、填補技術空白,破解產業痛點
新標準直擊物聯網發展中的關鍵瓶頸。例如,GB/T 33474-2025《物聯網 參考體系結構》替代了2016年舊版標準,首次明確物聯網系統各層級的邏輯關系與接口規范,解決了設備互聯互通中的協議碎片化問題。在邊緣計算領域,GB/T 41780.2-2024《物聯網 邊緣計算 第2部分:數據管理要求》攻克了數據全流程管理難題,使重慶智慧物流項目中的車路協同系統響應延遲降低40%,設備數據利用率提升至65%。
二、構建安全底座,護航數字轉型
安全標準體系化建設成為本次發布的重中之重。新增的《物聯網安全可信管理規范》強制要求設備預置安全芯片,并建立覆蓋終端、傳輸、平臺的全鏈條安全架構。在工業場景中,某鋼鐵企業通過實施該標準,將工控系統入侵檢測成功率提升至99.7%,年挽回經濟損失超2億元。同時,標準明確物聯網設備射頻性能測試方法,使5G RedCap模組在地下車庫等弱網環境下的通信穩定性提高3倍。
三、推動國際接軌,重塑全球話語權
我國主導制定的ISO/IEC 30141:2024《物聯網 參考架構》已被32個國家采納,此次發布的86項標準中,有23項直接對接國際標準關鍵指標。在數字孿生領域,我國提出的“目標實體-數字實體交互映射”標準,成為ITU-T SG20組織制定全球數字孿生測試規范的基準。某跨國企業采用中國標準后,其全球物聯網設備互聯成本下降18%,市場響應速度提升25%。
四、催生萬億生態,賦能實體經濟
標準實施將加速物聯網與制造業深度融合。據測算,86項標準全面落地后,可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設備接入效率提升50%,智能工廠建設成本降低30%。在農業領域,基于新標準的環境監測系統使農產品溯源準確率達100%。預計到2026年,標準驅動的物聯網解決方案將創造4.2萬億元市場價值。
此次標準發布不僅是技術規范的升級,更是我國從“物聯網大國”邁向“物聯網強國”的戰略轉折。隨著“標準+技術+產業”三位一體生態的完善,中國正以標準化為支點,撬動全球物聯網格局重構。
400-666-1064
全國咨詢熱線9:00-21:00
即時服務

微信
QQ


購物車